1. 安装位置选择
-
直管段要求
-
上游直管段:至少 10倍管径(如管道有弯头、阀门等扰动源,需延长至 15~20倍管径)。
-
下游直管段:至少 5倍管径,确保流体稳定。
-
避免安装在:泵、阀门、变径管、三通等扰动源附近。
-
-
管道材质与状态
-
优先选择 金属管道(如碳钢、不锈钢),塑料管道需确认声波穿透性。
-
管道内壁应 光滑无严重锈蚀、结垢或沉积物(否则需清理或选择插入式传感器)。
-
确保管道 始终满管(非满管时测量误差大)。
-
2. 传感器安装方式
(1)外夹式传感器
-
安装间距:严格按照仪表说明书计算两传感器的间距(与管径、壁厚、流体声速相关)。
-
对齐要求:两传感器必须 严格对正(使用专用夹具或定位工具)。
-
耦合剂涂抹:均匀涂抹足量超声波耦合剂(如硅脂),避免气泡残留。
-
固定方式:用不锈钢带或夹具牢固固定,防止松动导致信号漂移。
(2)插入式/管段式传感器
-
开孔要求:确保开孔位置准确,焊接或螺纹安装时避免泄漏。
-
密封处理:安装后需进行压力测试,防止渗漏(尤其高压管道)。
3. 传感器安装角度与位置
-
V法(反射式):适用于小管径(DN15~DN200),传感器安装在管道同一侧。
-
Z法(对射式):适用于大管径(DN200以上),传感器安装在管道两侧,信号更强。
-
避免的位置:
-
管道顶部(可能积聚气泡)或底部(可能沉积杂质)。
-
焊缝、法兰等不平整区域。
-
4. 环境与电气注意事项
-
环境温度:
-
传感器工作温度需匹配流体温度(高温流体选高温型传感器)。
-
避免阳光直射或极端低温环境(影响电子部件)。
-
-
电磁干扰:
-
远离变频器、大功率电机等强干扰源。
-
信号电缆需屏蔽,并与动力电缆分开走线。
-
-
接地保护:仪表和传感器需良好接地,防止雷击或静电干扰。
5. 安装后的检查与调试
-
信号质量验证:
-
查看仪表显示的 信号强度(通常要求≥60%)和 信噪比(SNR≥6:1)。
-
若信号弱,调整传感器位置或重新涂抹耦合剂。
-
-
零点校准:在流体静止状态下进行零点校准。
-
流量验证:与已知流量计或标定装置对比,修正参数(如管径、流体声速)。
常见安装错误及解决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---|---|---|
信号不稳定 | 耦合剂不足/传感器松动 | 重新涂抹耦合剂并紧固传感器 |
测量值偏差大 | 参数输入错误(如管径、材质) | 核对管道参数并重新设置 |
无信号 | 电缆损坏或接线错误 | 检查电缆连接,确认正负极正确 |
仪表显示“低流速” | 流体不满管或气泡过多 | 调整安装位置,确保满管流动 |
总结
正确安装超声波流量计的关键:
-
选择合适位置(足够直管段、远离扰动)。
-
严格对正传感器(间距、角度准确)。
-
确保良好耦合(耦合剂充足,无气泡)。
-
环境与电气防护(避免干扰、接地良好)。
-
安装后验证(信号质量、零点校准)。
若工况复杂(如高粘度流体、非满管等),建议咨询厂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定制方案。